打造平安创建“郑州样板”
家门口就是警务室,办理相关业务真方便;社区经常有公安消防人员来进行反诈、防火宣传;小区里智慧安防、无死角的监控让不法分子望而却步;有困难随时可以求助“街面警务站”;发生邻里纠纷扫一扫二维码就有专人上门调解……谈起在郑州的生活,市民最大的感受就是“安全感就在身边”。
近年来,郑州市按照中央、省委和市委的决策部署,牢牢把握市域特点,紧盯百姓焦点、找准问题痛点、解决治理难点,大手笔谋划、小切口治理,打造了平安创建的“郑州样板”,探索出新时代下市域社会治理的“郑州之路”。
把握重点 积极构建“大平安”建设新格局
对群众而言,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平安。让城市更安全、群众更安心是郑州平安建设的目标。
近年来,郑州市着眼“大平安”目标,建机制、搭平台、强基础、抓重点,构建起社会关注、广泛参与的“大平安”建设新格局。
“三零”平安创建是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、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体举措,是推进平安河南建设的治本之策。按照省委部署要求,近年来,郑州市深入推进平安创建工作体制机制建设。通过开发平安创建信息平台,强化数治支撑,纵向建立市县乡村直至创建主体的直报系统,横向打通公安、信访、应急三专班和15个工作组的联动平台,实现信息数据全域覆盖、全网共享、全时可用、全程可控。提升了工作的前瞻性、准确性和实效性。目前,全市3236个村(社区)、个企(事)业单位完成数据录入。
此外,郑州市还积极推动开展“平安交通”“平安校园”“平安医院”等系列创建活动,通过行业创建、系统创建、社区创建、家庭创建的“小平安”,促进全市社会“大平安”。
直击难点 基层“小网格”托起郑州“大平安”
“哎呀,我的孩子……” 9月22日凌晨,家住经开区的丁女士称其5岁孩子走失。派出所民警立即发动“六员”“七群”,仅用半个多小时就成功找到了孩子。
“按照‘利于服务和管理、利于处置和增援’原则,我们辖区现有81个网格,在每个网格中各派驻一名警力和信息员、宣传员、矛调员、巡防员、服务代办员、安全员‘六员’,在此基础上还建设了覆盖万余人的工作业务群、沿街门店群、物流企业群、企事业单位群、娱乐场所群、居民群、平安义警群‘七群’,实现了警情信息迅速直达,情指巡处高效灵敏,纠纷化解在早在小的基层警务工作新格局。”郑州市公安局经开分局京航派出所所长于海军介绍说。
数据孤岛、单打独斗、力量不足、效能低下,是目前社会治理的普遍难点。近两年来,郑州市建立由组织部门牵头,社治委负责,大数据部门支撑,党政部门融入的“党委领导,政府主导,各部门齐抓共管,社会力量积极参与”的城乡社区(村)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。
郑州市大数据管理局联合有关部门开发建设了全市“党建引领推进网格化基层治理”信息化平台,优化设置三级网络,建立了以党建为统领、以数字化为支撑、以网格为单元的“两级平台、三级网格、五级联动”网格化基层治理体系。共建成一级网格210个、二级网格3285个、三级网格个,全市共有名网格员、6161名民调员、8678名治安巡防队员、名平安志愿者纳入城乡社区网格化队伍,推动实现了全市社会基层治理“一张网”“一套格”“一格管全面”网格化治理格局。
解决痛点 “一码一地”,扫扫二维码就能解纠纷
今年7月中旬,家住金水区的居民张先生遇到了一件烦心事儿:邻居倒垃圾时,经常会把垃圾掉在楼道里,夏天气味刺鼻难忍,他多次和邻居交涉,最终还发生了争执也没有解决问题,两家矛盾也日益加深。
“也是偶然看到小区楼院门口贴的‘一码解纠纷’宣传海报,抱着试一试的心态,我就扫码上传了这个事情,看能不能解决。”张先生说,没想到一个小时后家里很快就来了社区专职调解员。经过两个小时的调解,他和邻居双方就打开心结、握手言和了。“真是太便民了。”张先生满意地说。
据悉,去年以来,郑州市将线上线下联动解纠纷作为市委深改重点事项,市委政法委通过打造试点先行先试,在逐步在实践中推广,创新建立“最多跑一地、一码解纠纷”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,打造郑州市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城市新名片。
“一码一地”的背后是科技赋能、是联动聚力。郑州市结合数字郑州“城市大脑”建设,搭建全市统一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智能化信息平台。群众通过“郑好办”或微信扫码,即可登记提交纠纷、反映诉求、线上调解,并可实时查看纠纷处置进度,对矛盾纠纷化解各环节处置效率、处置结果满意度进行评价。
据介绍,目前已有16个区县(市)、210个街道(乡镇)、3236个社区(村)、65个市直单位和9844名调解员入驻平台联动调处纠纷,信息平台市县乡村四级共用共享,实现信息直采、数据直传、任务直达、问题直报,形成全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“一盘棋”。
截至目前,全市系统内部受理案件条,调解成功条,成功率94%。
“群众利益无小事、一枝一叶总关情”,郑州市在平安创建和社会治理工作中大处着眼,小事着手,夯实基层基础,注重细枝末节,举开山之力,下绣花之功,守省会稳定和谐、护百姓安居乐业。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采集网络资源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本站删除。